“过去政府点菜,百姓配套;现在百姓点菜,政府奖补。”谈起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给贵州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时,贵州省财政厅副厅长杨志感慨地表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惠及了贫困地区的千万民众,成了从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到普通农民群众都拍手称赞的民生工程。”
据杨志介绍,自2009年以来,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贵州省3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8多亿元,实施了2万多个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直接受益群众达2000多万人。
公益项目争着上“人代会”上来PK
2011年11月17日,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召开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要议题之一就是讨论并票决该镇2012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按照规定,全镇91名人大代表在听取各申报项目村的立项阐述之后,现场投票表决,最后,新哨村、西街村、山王庙村和扬眉村4个村获得花溪区青岩镇2012年一事一议项目申报资格。
据了解,花溪区从2010年起全面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2011年作为贵州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4个重点县之一。两年来,打造出了小西冲、龙井村等示范点,这些村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青岩镇由人大代表票选决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这在贵州省还是第一次。贵州省有关方面负责人日前表示,青岩镇将“一事一议”项目交给人大代表表决,有利于“公开、公平、公正“地解决当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和资金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打破了以往农村建设项目由政府部门审批的传统做法,缩短了层层报批的冗长程序,调动了村民参事议事的积极性,有望作为示范样板在花溪全区乃至贵州全省推广。
立足实际建机制注重实效谋发展
“地无三分平,人无三分银。”拥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省,是我国多民族居住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让贫困山区的农民群众分享公共财政的阳光,贵州省根据省情和民情,完善了制度建设。各地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不能向农民群众搞集资摊派,农民群众可以投工投劳或以资抵劳,“出汗出力不出钱”,对于自愿捐资的鼓励欢迎。对于外出打工的农民,可以回乡投工投劳,也可以资抵劳。在民主决策和实施过程中,村集体和村民是主体,政府及其部门不能干预项目选择,更不能通过发包或转包形式干预项目的组织实施。
杨志对记者介绍说,为了有效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贵州结合省情民情实际,制定实施了一些政策措施,概况起来就是“一个规划、两项机制、三个结合、四权下放”,简称“一二三四”。一个规划,就是编制一个全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规划。该规划要同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将一事一议打造成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平台。通过规划,贵州省提出了“七年双八五”的奋斗目标,即从2009年起到2015年的7年时间,全省100人以上的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要实现85%以上;全省85%以上的行政村要基本建有文体活动场所、公共厕所、垃圾池、污水定向排放系统、路灯照明、基本绿化等。两项机制,就是逐步建立村支两委具体组织实施、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政府奖励补助物资、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服务、社会各界捐资赞助共同建设农村公益事业的新型投入机制,以及奖先惩后的竞争激励机制。省对进入试点的县实行进退机制,一年一定。三个结合,就是在实施财政奖补项目时,与整治“难点村、问题村、上访村”结合起来,与基层民主和基层政权建设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四权下放,就是将资金分配权、项目的审批权、项目实施和调整权、资金使用监督权“四权”下放到县,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一事一议项目的积极性。
公平公开公正资金分配阳光透明
2009年以来,贵州省坚持打造“阳光财政”,省财政在分配财政奖补资金时坚决按制度办事,杜绝“暗箱操作”。首先,省财政根据各地人口等因素,制定奖补资金基数分配方案。对10万人口(含,下同)以下的县,省财政每年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500万元;对30万人口以下的县,每年安排财政奖补资金1000万元;凡超过30万人口的县,每超1万人,省财政增补10万元奖补资金。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各县提前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统筹安排。二是突出规模效应,引起地方重视。除少数几个区外,贵州绝大部分县每年得到省财政的奖补资金都在1000万元以上。
其次,实行“普惠制”与“特惠制”相结合。通过每年一度的年终考核,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较好的县给予奖励。2010年省财政安排奖励资金4000万元;2011年安排5000万元。
再其次,拓展奖补效应。将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与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党员带头致富、村庄整治等相结合。2011年省财政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示范村寨建设资金1.5亿元,着力打造100个示范村寨;安排一事一议村庄整治资金2500万元,与建设部门一起共同打造100个村庄整治村寨。据统计,2010年,全省投入财政奖补资金22亿元,实施了12300个村级公益项目。2011年,全省计划投入27亿元财政奖补资金,实施了8880个村级公益项目。
万千公益项目惠及千万群众
贵州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自2008年开始自行试点,到2011年已扩大到全省所有的88个县(市、区、特区)。省财政厅提供的一份统计数据表明,截至目前,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贵州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58.2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奖补资金为17.08亿元,占总投入的29.33%,地方财政奖补资金为41.2亿元,占总投入的70.67%。这几年,贵州省地方财政投入远远超出了中央要求地方政府承担的奖补比例。截至目前,贵州全省已建成各类村级公益事业项目2万多个,修建、改造、维修村内道路1.9万多公里,修建村内水渠1.2万公里,新建村内垃圾收集点4860个、公共厕所6300座,修缮村内公共活动场所20多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860盏。项目覆盖了全省所有县(市、区、特区)的1246多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3万个行政村、2.4万个自然村寨,受益农户超过了500万。
杨志对记者反映说,贵州省在做好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的基础上,根据乡镇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准备在个别乡镇进行试点,探索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由“村内”延伸到“乡镇”的可行性。
上一篇:德宏州梁河县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支农惠农资金管理 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下一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有承诺全部履行完毕